张,只有这一天假。”
陈纪延继续礼貌发问:“哦,还没问沈同志这回是来哪个单位出差?”
“是来参加纺织工业的技术交流大会。”
一直不以为意的陈纪延忽然抬起头,问道:“是在延庆酒店那边吗?”
厨房里头,韦婶子悄悄探出头来,见两个人聊得还挺热络,笑道:“青黛,这俩看着还不错哎!”
沈青黛一边切水果,一边道:“要是两个都有意愿,后面就通通信,多交流交流。”大姐今天的信里说,希望她帮忙看看这边有没有优秀的男同志,可以给爱立介绍。
虽然大姐没有明说,但是沈青黛看字里行间的意思,就是觉得家里拖累了爱立,如果爱立在申城这边处到对象,就在这边过自己的生活。
陈纪延不仅是华国人大的高材生,而且家里叔伯都是从事科研的,她真心觉得这样的人家庭环境简单不说,和爱立也有共同话题。
但是无论是沈青黛和韦婶子,都没有想到陈纪延和沈爱立的话题,从对申城的印象,聊到了谢微兰身上。
沈爱立听陈纪延提到他叔叔陈先晖的“浆纱工艺”,用“橡胶代替浆棍用毛进卷绕”这些词汇,心不由都提了起来,等他最后问道:“沈同志听说过这个提案吗?”
沈爱立木然地点点头,所以说,谢微兰的提案实际上是陈先晖的?
“只是你叔叔的提案为什么会被别人剽,挪用呢?”事情还没定性前,她也不能说就是剽窃,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在里头。
陈纪延望着沈爱立,默了一会,才苦笑道:“我叔叔八年前因为政`治问题,被开除公职,下放到了青市的一个小镇的农场里,可能在那里和别人谈起过这个项目。”前几天叔叔的好友找到家里来,说在技术交流大会上,看到了叔叔的提案,报告人却是一位女同志。
见沈爱立并没有因为他的话,而露出什么歧视,才接着道:“这个项目,我叔叔考虑得已经比较成熟,他下放之前,将很多东西都存放在我们家里,我们找到了他的试验笔记。”
沈爱立压根没有想到,自己来访小姨,却听到了最近最想知道的八卦!和陈纪延道:“这件事目前好像还在调查中,我们还没有听到相关结果。”
陈纪延点点头,似乎并不意外:“京城的谢家,我大二的时候,谢老首长去世,我还跟着同学们去街上送花圈,不过这件事情,我小叔的朋友在帮忙,我想她应该很难全身而退。”
端着果盘的沈青黛听到这一段,笑着问道:“是谢振首长吗?”
“是,沈大姐,我和小沈同志在说谢家的女儿可能剽窃我小叔的研究。”
第34章
沈青黛有些不确定地问道:“谢振的女儿?他家有女儿吗?”她还曾特地关注过,前些年也没听说有女儿啊?
陈纪延摇摇头,“我在京市的时候也没有听说过,这次倒是听我叔叔的朋友说起,才知道是谢家的女儿,叫谢微兰。”他大一的时候还关注过谢首长去世这件事,当时的讣告上似乎并没有看见有个叫谢微兰的女儿。
他想着,也许是人家出于什么原因并没有写上去。
沈青黛听到这个名字,端着果盘的手,微微斜了一下,一块小甜瓜就顺势从果盘里掉了出来,沈青黛望着地上的甜瓜有些心疼地道:“真是,人还没吃,先拜了土地爷。”
爱立忽然觉得自己这诌瞎话的本领,搞不好是隐形基因,小姨刚才那心疼的样子装得可真像。
一个金戒指说给就给,汝窑都舍得送的人,会心疼一块小甜瓜?
等将果盘放在桌子上,沈青黛笑道:“这些事,我们不关注的人,可能确实不知道。”她以为其实关注的人,也未必就能知道。
就是她也想不到,谢家这一辈,会出剽窃这种事,匪夷所思。
韦婶子跟着端了两杯茶过来,沈爱立忙站起来接住,是这个年代比较流行的搪瓷杯,茶叶也是比较便宜的粗茶。沈爱立忽然觉得,在这个年代,小姨这种躲躲藏藏的日子或许也比较辛苦。
不知道姨父每天和小姨这种“两面派”生活在一起,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韦婶子朝着爱立摇摇头,笑道:“不用,不用,你坐着,”等放下了茶,对爱立道:“小沈同志原来就为了这个纺织的技术交流大会来的啊,你是不是也见过那位女同志啊?”
沈爱立点头,“是,远远地见过一次,只听说是谢家的女儿。”沈爱立忽然有点唏嘘,没想到不过短短几天,谢微兰就从被羡慕、赞美的形象,转换为被讨伐和被鄙视者。
望见陈纪延看着茶杯里的茶沫,像是在出神,也就是现在生活条件普遍艰苦,不然沈爱立都会疑惑人家是不是嫌弃这茶不好。
确实是不好,比小姨刚端给她的那杯可差远了。
就听韦婶子叹道:“不知道这女同志怎么想的,”和爱立道:“这事,我也知道一点,我们刚建国的时候,英美对我们进行经济封锁,国家就提出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橡胶基地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