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于是瞌睡遇枕头,立刻把还在海外的部分队伍跟工程机械拉过来,而且是最好的掐尖儿过来打名声,全力配合陆松源多快好省的搞定样板楼才能让整个队伍有活路。
对这种贫瘠土地上的施工有丰富经验,只是这荒漠地段可能要做深基坑扩大地基,还要考虑酷热天气对建筑金属材料的影响,所以原来的图纸可能要做些调整。
而且这么高的大厦,整体散热跟水分蒸发都可能是个巨大挑战,能不能跟甲方谈我们先修三十层楼高摸个底。
甲方就是荆小强啊,他要求修六十层不过是好大喜功,顺便多搞点钱给自己人。
这种稳打稳扎的做事态度他最喜欢了,连声说好。
说起来这边也有铁道工程兵的渊源,和陆松源他们这种隶属于航空系统的系出同门,不会有半点隔阂。
更有潘爸拉着我们喝大酒,喝点酒啥都好说。
结果这俩一个在非洲,一个在东南亚做援建工程的老总酒量惊人话也多,毕竟国外闯荡不少年,见闻肯定不一般。
说起来在东南亚做完工程没钱收,人家给抵了套汽车生产线,一直砸在相关单位手里,都不知道该咋办。
这特么是荆小强第三次听见这个生产线了。
多问几句才知道,是马自达在东南亚国家的组装线,但慵懒成性的东南亚工人根本搞不好这事儿,做了两年马自达就撤了,该国把生产线抵给了我们。
和其他线不太一样的是,这条线包含了相关不少配件的生产系统,所以比较贵。
也比那些只有组装能力的简单生(zou)产(si)线(xian)要先进完整许多。
可这玩意儿吧,最初还如获至宝的搬回来以ckd的形式量产,就类似荆小强买的那辆“国产途乐”,拿海外原厂件组装就叫国产了。
想着能循序渐进的提升我们汽车工业制造力。
但实际做起来,只要想提升国产化率,整车质量就会明显变差,所以迫不得已又恢复使用进口零件。
心知肚明的小鬼子当然趁机拿捏零配件、核心部件价位,导致一辆车哪怕用国内组装的cdk方式,价格也高达四十万!
拿什么去跟进口车争?
二鬼子买办们也趁机把车价抬上去。
这会儿市场上进口车之所以贵,还真不是国家收税或者外国人卖得高,都被这些有门路的所谓进口商给把持了。
于是这生产线就成了鸡肋,不用吧,国有资产流失,用吧,就是给小鬼子进贡。
别提多憋屈了,都想找个能人给盘活。
如果四年前,荆小强没准儿还听不懂为什么,这都现成的厂子还搞不好?
现在他懂,方便面厂连想做点革新都没法消化那条生产线的改造,憋了两年花了不少钱才勉强做出来个小火锅生产线,还是跟方便面一样的塑料袋封装,抽真空都做不到。
所以嗦尼笔记本厂现在就是纯粹的全系组装厂,一颗螺丝都不会选内地产配套,全都是焦盆本土拉过来进行所有的组装流程,要的就是便宜人力、厂区经营成本。
奈克鞋厂、焦盆服装厂也差不多,绝大部分原料跟配件都是进口货。
直到后来的小家电厂,焦爸从右岸引进生产线和车间管理技术人员,内地只出原料跟工人,才算是进了一步。
这叫工业升级、产业革命,很难的。
外国品牌、产业只看他们怎么利益最大化,还防着被学了手艺,所以包括这条生产线都是套路。
用了这生产线,多半都只能源源不断的用他们配件,基础工业能力差一星半点,配套就契合不上。
这样才能狠狠的把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业能力控制住。
起码二十年后,我们才会这么对周边小国家类似操作。
这会儿我们还是学生,小学二三年级,实在是做不了函数啊,微积分这些更是想都别想。
沪海桑塔纳生产线算是底子最好的,可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知道所有部件标准化,而不是每辆车都要敲敲打打才能装配出来的现代化流水线是什么样。
交学费的日子还长着呢。
荆小强听得挠头,最后说问问吧,实在不行他花点钱把这堆废铁给盘下来减轻损失。
当初收购航母前后两次,都说过这生产线,基本上都是补偿白送给他。
估计目的还是想看他这能人是不是能做成。
现在给点钱,跟相关单位结个善缘呗。
毕竟做事的人都明白,具体到事务这笔账总要有个说法,一直堆在那亏损就要追究责任人了。
荆小强知道汽车工业这种制造业的明珠级别,需要时间来堆积,不是自己这么个bug就能改变的。
只能这么想,留下电话立刻带了陆松源和潘云燕直飞东京。
必须把陆二哥带走啊,前面两天荆小强都不让他跟潘爸打照面,这两家不碰头是规矩啊。
男人喝了大酒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