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这两千个通过初试的人里面挑出三百人,也能算得上是优中取优。
前面两场考试,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考试,留给诸位学生发挥的余地并不大。
所以把这三百人召进王宫,进行殿试的时候,姜蓁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。
“今日能进宫的,都是学识过人之辈。我就不再考你们那些基础的东西。今日我就只出一题,你们以‘民之于官何位’写一篇文章,我想看看你们独特的见解。”
这个文章,考核的不是这群学生们的能力,而是彼此的政见是否相和。
人民在当官的心中是什么地位,这个问题,要是搁二十一世纪,甭管大家心里是怎么想得的,嘴里说出来的,肯定是标准答案: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,党政人民公仆。
但这个时代,很多读书人是瞧不起庶民的。
管教百姓,在他们眼里,跟牧羊一样,羊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,听话就行。
姜蓁可不想培养这样的官员。
看着那群学生们在殿前动笔开始写文章,来凑热闹的姜王,有些无聊的吐槽道:“这就是你保密了那么久的最后考题?也不难嘛。”
“我可没保密,您前几天问我的时候,我都还没想好呢。殿试的考题就要临时发挥才有意思。”姜蓁一边说话,一边自顾自的批改奏折。
倒是姜王没事干,耐不住寂寞,领着郭凡左相等一干重臣,在考场巡视,偶尔还要委婉的点评两句。
“你这字写得一般啊,还得再练。”
“你写的有些字,我看着怎么怪怪的,这几个稍微生僻一点的,是郑国字吧,不是姜国字。”
【大头一掺和进来,我想象中的庄严肃穆的感觉,怎么就消失不见了呢?】
【中央集权才刚发展起来,君王也没那么高的架子。尤其是大头这种脾气好的,能带着大臣一起看艳舞,你还能指望他当高岭之花?】
【不过有一说一,大头这种嘚瑟的监考老师最可气。被他内涵字丑的学生脸都红了。】
打一架吧
虽然竹纸才出来两年,但是在以前,除了需要保存久一点的资料,会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字,大家平时也都是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。
竹纸和竹简的笔触,虽然有差别,但字练好了,在哪里都能写得好。
【那些字写得差的考生,应该是这两年才开始读书认字的,练字方面没有名师教导,自己摸索,写出来的字,入不了大头的眼很正常。】
【其实这样的人,才是真正聪明绝顶的人,他们只不过是学习了两年,却和学习了二十年的人同场竞技。完全是靠自己的智商,拉平了时间的差距。】
【大头这是看到什么了?又跑人家学生后面站着不动了,惹的那个学生都不敢落笔了。】
姜蓁瞄了一眼殿前紧张考试的学生们,无奈的说道:“就当是父王帮他们锻炼心态了。”
第一次看这样的热闹,姜大头看得起劲,姜蓁总不能把他拖回来吧。
姜大头在考场里转了好几圈,对诸位学生的水平心里也有数了,回到姜蓁旁边的时候,就开始小声的跟姜蓁讨论了起来,“不得不说,论起教学生的水平,还是郑国人厉害……”
三百名考生的籍贯信息,正摆在姜蓁的案头,出身姜国的就百来个人,看得姜大头心酸。
殿试的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,对自己有信心的,也可以提前交卷。由在场的诸位大臣现场批阅,最后再由姜蓁来定名次。
‘民之于官何位’这道题目不难,为了给姜蓁和诸位大臣留一个深刻的印象,很快就有人主动交卷。
能参加殿试的学生,是从几千人里脱颖而出的,没多少傻子,大部分都能从姜蓁上位以来的各种政策,大致猜到姜蓁的意思。
猜到姜蓁想要爱民的官员,所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考生大多都是从民生谈起。
可某些文章虽然说的是爱护百姓,但那高高在上的俯视态度,还是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来。
对这样的文章,姜蓁都是直接把它扔到一边去的,垫底预定。
【也不知道他们在高傲什么,他们觉得比庶民高一等,就可以御使庶民如牛羊,那比他们更高一等的君王,是否也该视他们为牛羊呢。】
【确实不懂这些人咋想的。我之前还看到有文章写‘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草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’君王和臣子的关系如此,官员和百姓不也是一样吗。】
【三观不合的人,不搭理就是了,教不过来的。】
姜蓁把这300张卷子都看了一遍,后面的排名倒是好定,可这最为重要的前三名,却让她犯了难。
她最喜欢的三篇文章,一篇语言质朴,从细节处着手,以小见大,一篇用词犀利,高屋建瓴,见解独到……
“这几篇文章确实难分伯仲。”姜大头看完之后,也跟着点评道。
【我也觉得这几篇文章质量差不多,随便选一个好了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