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速度和郑国当初封锁疫区一样快。
现世报这么快报应到自己身上,郑王气得脸都青了,愤愤的说道:“他们把我郑国当什么了?!”
郑王想骂人,作为邻居的宋王更想骂人,关闭边城的当天,就忍不住在朝廷上骂起了郑王。
“都知道疫气不可小瞧,若不严格封锁,就会酿成大祸。郑王居然能让疫区的人跑出来!真是气煞我也!”
“要不是郑王也染病,这事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传出来,他怎么不病死算了!”
早期他们敢肆无忌惮的吸收郑国百姓,就是看着郑王做事还算靠谱,有瘟疫的消息,就立刻封锁疫区。
那干脆果断的样子,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君王。
至于疫区的可怜百姓,除了姜蓁会心有同情,送去药方,另外几国的君王都有些无所谓,所有人都有一副铁石心肠,觉得只要瘟疫能控制住就好。
按照以前的经验,封锁疫区一段时间,瘟疫自然就会消失。
出于对郑王的信任,那些两国边界的健康百姓,宋国都接受了。
可现在郑王却告诉他,这就是个坑!健康的百姓,也不定是真的健康。
说不定宋国此时已经有疫气弥漫开了,只是自己不知道。
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,宋王不仅封闭挨着郑国的边城,还跟郑王一样,派人来向姜蓁重金求药。
“事态紧急,我姜国也急需此药,只能卖给宋王一份,用来保命。”姜蓁无奈的回道。
【没办法,郑王太坑了。咱们也得早做预防。】
【被郑王这么一坑,我发现水泥路不是没有缺点的。有了它之后,运送货物是快了很多,但送病人也快。不然凭借以前的交通速度,这次瘟疫应该不会闹这么大。】
听到姜蓁不卖药的回复,宋国使者一脸苦笑,问道:“姜国有几千名医官,还怕这个?”
“就算我姜国有上万名医官,也会怕。”姜蓁的表情无奈。
使者听着,忍不住感同身受,咬着牙埋怨道:“这疫气可能就郑王不怕吧。他身体好。”
兵家不争之地
疫气是由郑国而起的,如今天下人对郑王怨气都快溢出来了。
宋王齐王等人这时候焦虑到睡不着觉,郑王倒是心态很好,睡得格外踏实。
忙着医治都邑病人的太医,头发都快掉光了,恨不得拉着郑王的肩膀摇晃质问:你是怎么睡得着的!
虽然太医心里恨不得捶郑王两拳,但给郑王回报工作的时候,他还是格外老实。
“都邑已经清查了一遍,有症状的人,都被送到疫所去了,但咱们发现得有些迟,很多人已经离开都邑去往他国……”
“如果此事单单是郑国的事,那就是个大麻烦,可如今这麻烦不单是郑国的,那就是个小事情。”郑王虽然对宋国的态度很不满,但却一点都不影响他幸灾乐祸,谁叫宋齐两国偷偷挖他墙角的,活该如此。
郑王把重担分散给了四国,身上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,但他好歹也是郑国君王,没有彻底摆烂。
比起曾经被封锁的疫区,都邑百姓的死活,郑王不敢不管,对太医吩咐道:“库房里的药材都拿出来,煎给都邑的百姓喝。”
姜国给的那副药方,郑国的仓库虽然凑不齐,但对症的药还是有一两种,有药喝总比没药喝的好,至少能减缓如今的情况。
“臣马上就去清点药材,分发下去。可郑国的医者数量不比姜国,按照姜国医疗手册上的防疫方法来的话,宫里的医者需要全都派出去。”甚至在太医的设想中,宫中的医者全派出去,可能都还不够。
听到这个,郑王忍不住皱眉,供养在宫中的医巫,是他的保命符。
若不是太医还算中用,又有青霉药辅助,他染上的病,也不会这么容易好,如今他的病虽然好了,但宫中还有妃嫔和他的子女。
自家人总是比外人重要,郑王犹豫了两秒,说道:“宫中的医者派一半出去就行。不用什么都跟姜国学,疫所里的人,基本都没救了,可以不用管。”
“臣明白。”太医苦着一张脸回道。哪怕不管疫所,医者也是不够用的。但郑王都已经下令了,他也不想说一些话来郑王添堵。
谁都有私心,哪怕是太医也有,他本来没有想过去疫所帮忙。
宫里面的医者,太医虽然会安排,但太医用的最多的,还是民间征集的医者和巫者,真正危险的事情都是民间的医者在做。
此时郑国重现了当初姜国义诊时的情况。许多读书人拿着姜国出品的医疗手册,一边翻书一边给自己治病。
因为这个时候谁都靠不住。
“书中说要通风,熏艾草,赶紧去找商贾买……”
都邑没封锁两天,街道上就没多少人了,许多人家里都挂上了白,疫所也焚烧了几次尸体,死了一大批人。
有些人的病原本很轻微,但进了疫所,就只有死路一条。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