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朝廷难道连四万多石的损失,都承担不起了吗?”
&esp;&esp;曾泰据理力争:“陛下,此乃无端损耗。”
&esp;&esp;“赋税本就是一点一滴收集而来,本就应该锱铢必较。”
&esp;&esp;“如果觉得这里不重要可以舍弃,那里不重要也可以舍弃。”
&esp;&esp;“那这一千八百万石还能剩下多少。”
&esp;&esp;众人也纷纷赞同,曾尚书说的好啊,简直就是我的朝堂嘴替。
&esp;&esp;但心里却觉得怪怪的。
&esp;&esp;合着我们这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,就为了区区四万石粮食?
&esp;&esp;其他人也渐渐反应过来,刚才曾尚书突然跳出来激烈反对,我们还以为这件事情多严重。
&esp;&esp;没想到……
&esp;&esp;曾尚书不是为了四万石粮食才站出来的,是为了税法,是为了大明的未来……
&esp;&esp;咳,对,就是如此。
&esp;&esp;不知不觉,朝堂的氛围有些怪异起来。
&esp;&esp;朱元璋不动声色,不再谈赋税,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个问题:
&esp;&esp;“诸位都知道宝钞推行不利,一贯宝钞现在只值六百文,那你们可知晓为何?”
&esp;&esp;一张纸写上几个数字就当钱用,肯定贬值啊。
&esp;&esp;这是很多人下意识的想法。
&esp;&esp;但再仔细一想,那也不对啊。
&esp;&esp;既然如此,为何宝钞还能值一些钱呢?
&esp;&esp;曾泰毕竟是户部尚书,天天和钱粮打交道,多少懂一点,就回道:
&esp;&esp;“宝钞乃是朝廷发行,代表着朝廷的信誉,贬值是因为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动摇了。”
&esp;&esp;朱元璋赞赏的道:“你能想到这些,已经很不错了。可是为何百姓不信任朝廷了呢?”
&esp;&esp;他目光扫视了一圈众人,不等回答,就自己揭晓了答案:
&esp;&esp;“因为朝廷发行的宝钞,自己都不肯要,百姓又怎么可能会信任呢?”
&esp;&esp;朝堂再次变得嘈杂起来,大家议论纷纷。
&esp;&esp;能站在这里的没有几个是蠢人,宝钞的问题很多,他们也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。
&esp;&esp;宝钞回收,虽然不是唯一的问题,但绝对是核心问题。
&esp;&esp;不解决这个问题,就永远无法保障宝钞的信誉。
&esp;&esp;以前谁都不敢提这一点,看看曾泰的反应就知道了。
&esp;&esp;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,朱元璋竟然自己提了出来。
&esp;&esp;众人都觉得非常意外。
&esp;&esp;此时曾泰等人也明白了朱元璋的打算,利用税收来挽回百姓对宝钞的信任。
&esp;&esp;可,这么做真的行吗?
&esp;&esp;第99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
&esp;&esp;“允许百姓以宝钞交税,就是为了挽回百姓对宝钞的信任。”
&esp;&esp;“若此事能成,宝钞的价格就会回升,百姓也能因此受益。”
&esp;&esp;朱元璋娓娓道来,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众人:
&esp;&esp;“况且,如果无法改变当前局面,宝钞早晚会变成废纸一张。”
&esp;&esp;“到时坑害的就是天下万民。”
&esp;&esp;“咱也是穷苦人家出身,知晓百姓的不易,又如何忍心坑害他们。”
&esp;&esp;“就算最后无法挽回局面,朝廷也要通过税收,将宝钞一点点收回来,减少百姓损失。”
&esp;&esp;“十几万石粮食,不过是朝廷岁入的百分之一。落在万民身上,就是一座大山啊。”
&esp;&esp;说到这里,他提高声音,大义凛然的道:
&esp;&esp;“咱心意已决,诸卿莫要再劝。”
&esp;&esp;群臣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这会儿谁要是再反对,那就不是在反对皇帝,而是在坑害百姓。
&esp;&esp;谁敢?
&esp;&esp;不论内心是怎么想的,众人都齐声说道:
&esp;&esp;“陛下圣明。”
&esp;&esp;刚才反对朱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