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贾珩默然了下,再次问道:“可卿她在养生堂之前,可有亲人?”
&esp;&esp;“我也不知。”秦业摇了摇头,又续道:“养生堂内原都是弃婴,由京中富商以及官府资助。”
&esp;&esp;说着,凝眉看向贾珩道:“但那家养生堂,在十几年前的元宵节,堂里工吏吃多了酒,打翻烛台走了水,一场大火烧没了。”
&esp;&esp;听着走水二字,贾珩面色幽沉,心头已是疑云重重。
&esp;&esp;他隐隐觉得这里十分不寻常。
&esp;&esp;有心想用锦衣府的力量调查,但又担心触碰到一些禁忌。
&esp;&esp;第353章 可卿:前几天,回家都很晚……
&esp;&esp;贾珩出了书房,重又回到花厅。
&esp;&esp;他也不知是不是错觉,总觉得秦业在隐瞒着他一些事情。
&esp;&esp;十几年前能让人讳莫如深的事情,也只能是废太子以及赵王的宫廷政变,但如说秦可卿是废太子或是赵王遗孤,似乎……
&esp;&esp;但从秦业的履历而看,似乎也没有废太子的痕迹。
&esp;&esp;“夫君?”见贾珩失神,秦可卿唤道。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回转神思,看着娇艳无端的玉人,心头轻轻叹了一口气。
&esp;&esp;之后,夫妻二人在厅中用罢午饭,与秦业说了向大慈恩寺进香之事,得其应允,然后带着秦可卿则出了秦宅,乘上马车,一并向着大慈恩寺而去。
&esp;&esp;长安城,晋昌坊
&esp;&esp;大慈恩寺作为在长安城内的佛寺,修建得庄严、壮丽,且来往便利,香火鼎盛。
&esp;&esp;只是因为数九寒天的腊月时节,冷风呼啸,前往大慈恩寺的路上,人烟稀少。
&esp;&esp;贾珩与秦可卿乘上一辆马车,在嬷嬷、丫鬟以及小厮的簇拥下,驶入寺庙。
&esp;&esp;殿中主持法明已提前得了消息,从方丈禅房出迎而来,在廊檐下与贾珩攀谈着。
&esp;&esp;坐落于城南的大慈恩寺,对管领神京治安的五城兵马司主事人,自不敢怠慢。
&esp;&esp;大雄宝殿内,秦可卿双掌合十,跪在蒲团之上,朝着供案后的佛像祷祝着,宝珠、瑞珠以及几位嬷嬷在两侧静静候着。
&esp;&esp;贾珩这会儿,打量着一身黄色袈裟的和尚,面色顿了顿,随口问道:“法明方丈,年关临近,进香的人多吗?”
&esp;&esp;法明和尚闻听询问,苍老面容上挂着淡淡笑意,道:“阿弥陀佛,慈恩天下,敬天法祖,临近年关,香客忙着族中祭祖事宜,香火自是稀落了许多。”
&esp;&esp;贾珩听着方丈之言,暗道,这法明和尚倒挺有意思。
&esp;&esp;二人的对话,颇有一种,生意怎么样?生意不怎么行的既视感。
&esp;&esp;贾珩压下心头的古怪,眺望着大慈恩寺巍然矗立的大雁塔,感慨道:“贵寺香火鼎盛,冠绝三辅,自唐至今,革故鼎新,不知几朝几代,贵寺数百年不改其森严气象。”
&esp;&esp;哪怕不喜佛学,但也不得不为这见证
&esp;&esp;用时髦的话说,眼前建筑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,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。
&esp;&esp;法明和尚也眺望着大雁塔,道:“阿弥陀佛,岁岁年年花相似,年年岁岁人不同,敝寺虽历数百年春秋风雨,但也屡被战火,只是我佛慈悲,幸甚护佑得佛法不绝。”
&esp;&esp;贾珩点了点头,不置可否。
&esp;&esp;就在两人说话之时,忽地一个和尚神色自石阶匆匆而上,近前,单掌立起,道:“方丈,忠顺王爷领着府上女眷上山礼佛来了,还吩咐说封了寺,不让外人进出,惊扰了女眷。”
&esp;&esp;贾珩目光微凝,一时怔怔。
&esp;&esp;暗道,还真是冤家路窄,他好不容易忙里偷闲,陪着可卿进寺上香,竟碰到忠顺王带着家眷进香。
&esp;&esp;不过转念一想,临近年底,忠顺王领着女眷上山祈福拜佛,似也属平常中事,只是这位王爷言语之间,似要清场。
&esp;&esp;贾珩转头看向法明,见其神色讶然,因问道:“贵寺于这种事,以往是如何应对?”
&esp;&esp;大慈恩寺作为神京有名的寺庙,接待过不少达官显贵。
&esp;&esp;法明迟疑了下,苍声道:“以往都是先将贵客接入禅房,再不接受寺外新来香客,以为贵客腾出场地。”
海棠情欲